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

從空中看地球 學生課堂多文本階梯2


第二課  從空中看地球   MAPS學生課堂多文本階梯2

圖․文 / 新竹國小 郭富華老師
說在前頭
備課時,挑戰題的讀寫重點與齊柏林的從空中看台灣相互搭配,繼續搭建學生在數位多文本閱讀與歸納的能力,延續上學期的多文本能力找出兩課文本內容上位概念進行比較
太多東西想教,只能不斷安慰自己 : 該捨還是得捨,選擇重點教,事實+想像+感受句作為第一單元統整的挑戰題,讓孩子們玩玩接龍創文的活動。
多文本比較成果分享


這課孩子們討論的亮點,出乎意料的落在「天眼」的推論上,有孩子運用了老師教的「析詞釋義」策略,有孩子運用了「推論」外加自己本身的「知識」,讓我們一起討論了整整半節課。老師還告訴他們:你們這個無理頭的亮點,我要把它好好記錄收藏,孩子們大笑,自己得意的說「好厲害」。
 
個人任務- 文本閱讀與比較

暖身、基礎自學後檢核迷思
有關學習本裡的暖身、基礎題,學生繼續自學的模式,接著就是老師檢核自學後的迷思概念並進行引導討論。
因此上課時焦點就會落在學生的迷思上。



5.8段「用天眼看地球」,請你依上下文進行推論,這裡的「天眼」可能是指什麼?
(意義段間的連貫)  推論策略
1天眼可能是指(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)
孩子們的答案出現了:直升機、飛機、空拍機、衛星攝影機照相機……(這些還算是合理~) 
天空上的眼睛(還不只一位喔~),討論時,孩子們說是用析詞釋義,老師教的方法一定對(天呀~我是他們回答天空上的眼睛幫兇之一)



老師沉思反省三秒,
立馬反問
請問天空上的眼睛是什麼?
楊亞祖貝童登上直升機後,可能會使用什麼來鳥瞰地球?攝影展作品是動態還是靜態?所以可能使用什麼?
請你把直升機、飛機、空拍機、衛星攝影機照相機天空上的眼睛……可能的答案,放進文本中再讀一次再推論一次,哪一種比較合理?哪一種的取得是楊亞祖貝童能力所及?
孩子們說,先進一點的直升機是可以安裝攝影機的,所以直升機也是合理。
~教學相長,全班長知識了。



心智圖自學
學習模式開始派功課,轉成基礎題自學+心智圖自學




與基礎題同時完成,老師一樣先進行檢視,挑出一些讓全班觀摩學習(好壞都挑,但放在老師心理,作品讓學生比較),再此強調圖像要有自己解說的邏輯,沒有絕對對錯,只有恰當更好。


大綱說大意,主旨深入討論
將段意主旨的活動改成大綱說大意,試著讓學生用意義段關鍵詞說大意,並討論這一課的主旨。
先進行小組任務,完成「大意」和「主旨」的討論,再進行回家後的個人任務。

全班一起呈現小組討論結果時,幾組的大意和主旨已能明確區分,且寫出重點,老師再次引導與統整。
但多位孩子的個人任務回來後,發現大意寫成主旨,再換另一種意思寫主旨。
老師反思:是孩子們不懂、忘了,還是偷懶、敷衍……
不管什麼原因,鷹架都需要再次重新搭起,換個方式再次試試。
挑戰師生的困境再起,只好再一次翻滾改變

讀與寫(挑戰題)
延續多文本閱讀,這次讓孩子們進行比較分類,試著找出分類的上位概念。
能力將延伸到第三課繼續進行





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

第一課 美麗的溫哥華 延續學習的階梯


第一課  美麗的溫哥華   我的MAPS課堂

圖․文 / 新竹國小 郭富華老師
說在前頭
因為這一課,我走了一趟溫哥華,也因為這趟旅程,讓我教起這一課來更有感覺,分享照片外加具體形容,帶著孩子們一窺溫哥華的美,一同感受那不忍離去的矛盾心情。

下課,孩子們也紛紛跟我分享自己曾經的旅行,
一位孩子分享到羊角村...
天呀~
我也想跟著課文
再一次旅行。

這學期,學習本分成上下兩冊。
孩子們拿到薄薄的上冊時,難掩驚喜,
或許因為薄薄的,讓孩子們更認真寫、更用心表達、更用力作畫。
許多孩子們每天圍著老師問:
我有沒有進步。
老師,我寫這樣可以嗎?

老師您先改我的作文,看我有沒有進步......
學習本分成上下兩冊,連老師批閱起來心情都美了,壓力也長了翅膀




ㄨㄟ~現在是防疫時期,不可以圍著老師,
只好求救般大喊:
離我遠一點,我要呼吸新鮮空氣。


先讓學生整體討論第一單元放眼天下

這學期我對自己的期許與設定的教學目標
★給自己的期許
1.三層次提問更聚焦
2.拉進多文本閱讀
★設定的教學目標
1.學生完全進入問答題模式
2.繼續閱讀理解策略的引導
3.文轉圖更上層樓
4.讀寫上加強文句的「質」與內容的「深」

延續學習階梯,暖身、基礎自學
學生自學,老師檢視
繼續五上的自學,一開學先讓學生默讀文本,以預習的方式先自學暖身題與基礎題,唯一不同的是,暫時不用配合意義段完成心智圖。
學生一直問原因,甚至懷疑:「為什麼不用畫心智圖?」「我可以先畫嗎?」
「因為……這課心智圖從白紙出發,怕你們不會畫阿﹗」
「如果會畫,可以先試試看」
(其實一切都是老師多想的,孩子學會的能力沒有因假期遺忘,沒有因白紙而嚇到,反倒是擁有更多的發揮空間)




隔天,收來的作業,已經有少數幾位孩子畫完(鉛筆輕輕寫,可見自信尚缺)



老師先依預定進度批閱意義段一,檢視學生自學狀況及釐清理解問題,果真析詞釋義的策略還不純熟。
接著藉由意義段一,再一次讓孩子恢復記憶,如何從文本及提問中,找出關鍵性的字詞及訊息;接著就是用力誇獎先「偷畫」圖像的孩子,增強他們的自信;最後,就是大膽的派出心智圖像的作業。




大綱說大意,主旨深入討論(挑戰題)
先拿掉段意主旨的活動,試著讓學生用意義段關鍵詞說大意,並討論這一課的主旨。


首先再一次讓學生清楚知道大意主旨」的區別,接著還是進行小組激盪,寫出自己的答案。從小組的答案中,分析各組的想法,讓學生更知道「大意主旨」的區別。

我把這題放在挑戰題,希望學生理解文本後,能清楚知道這一課在說什麼?作者希望透過這一課表達什麼訊息?慢慢取代圖像最中間的課文名稱(終極目)

讀與寫(挑戰題)
段落分明的文本,難免想要讓學生模仿架構。
了解學習表現與內容,以及班上學生的先備,
釐清後,鎖定這一課的讀寫重點架構(首尾呼應)及使用擬人和摹寫進行深入描述。

學習表現
6--3  掌握寫作步驟,寫出表達清楚、段落分明、符合主題的作品。
學習內容
Bb--3 對物或自然的感悟。

從讀到寫,再次帶著孩子分析文本架構作者寫作手法及深入的重點後,使用自己的作文講義引導,讓孩子們聚焦,清楚知道這一次的任務要達成什麼目標,並給予自評表,讓孩子為自己檢查,為自己的文章進行自評。





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

課程~不急 先談~如何正確保護自己


課程~不急
先談~如何正確保護自己

/  新竹國小  郭富華老師
特別的下學期(108學年度第二學期)
因應疫情,放了史上最長的寒+暑假,老師多了兩個星期的備課時間,也做好開學第一天的上課簡報。

開學第一天,我7:03進教室
驚訝發現2位孩子已在教室等候
「阿~不是請你們7:10才進校門嗎?」「老師的消毒水都還沒來得及準備」「沒關係,我們幫老師用」……

開學的四堂課,我們班要做什麼呢?
先談網路瘋傳的惡作劇,再談如何做才能保護自己,最後來個ORID結尾
ORID加入我上課常用的See  Feel  Think,學生秒懂

看似簡單,但卻進行了整整四節課

惡作劇與防疫
非常時期不能進行小組聚在一起合作,那~個人白板就通通出籠
先來個~個人發表,再進行全班激盪討論吧
假期中,
除新型冠狀病毒占滿版面
網路也瘋傳著學生的惡作劇行為
因此
開學第一天
除了覆蓋率極大的新聞外
老師更想聽聽孩子們還看到了什麼?」「要如何付出行動?」「如何保護自己?



簡報一放出
孩子們看到第一張簡報,立馬歡呼
YA﹗我們回來了」(噗ㄘ~有那麼開心嗎?)

以惡作劇的漫畫引導行為對錯及後果後
開始激盪出更多不當行為
也讓孩子們知道更多校內及校外不當的行為舉動
請三思再三思

接著
借用親子天下的影片開場

進入最新覆蓋率最高的社會議題
從探討疫情
拉回到自己要如何做才可以保護自己
孩子們秒回
勤洗手」、「戴口罩
可見家長們都有用力讀老師傳的文字通知單
都有用力跟孩子們說

最後就是請出班上的好朋友~白紙
先讓孩子們動手折一折
再進行焦點討論的引導









這次特別拿掉ORID的英文字
套上我常在班上使用的see feel think
發現學生更懂要寫什麼
一直到D
聽完老師的引導後,學生自己就補上I  DO


老師的療癒小物

開學第一天,最讓老師一掃陰霾的,
還是孩子們的小書作業。